【导读】医疗卫生《综应(E类)》精华考点:《外科学》(速记二十五)。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备考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金标尺教育获取。
【巅峰速记一】腹部损伤
1.分类: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
①投射物有入口、出口者为贯通伤,有入口无出口者为盲管伤。
②医源性损伤:穿刺、内镜、灌肠、刮宫、腹部手术等各种诊疗措施导致的腹部损伤。
2.开放性损伤中常见的受损脏器依次是肝脏、小肠、胃、结肠、大血管等。
3.闭合性损伤中依次是脾脏、肾脏、小肠、肝脏、肠系膜等。
4.脏器破裂引起腹膜炎中胃液、胆汁、胰液的刺激最强,肠液次之,血液最轻。
5.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的病人有时可出现睾丸疼痛、阴囊血肿和阴茎异常勃起等症状和体征。
6.腹部损伤不论是开放性损伤或闭合性损伤,均应在排除身体其他部位的合并伤(如颅脑损伤、胸部损伤、脊柱骨折、四肢骨折等)后,首先确定有无内脏损伤,再分析脏器损伤的性质、部位和严重程度,确定有无剖腹探查的指征。
7.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有腹内脏器损伤:
①早期出现休克,尤其是出血性休克征象;
②腹部疼痛且进行性加重,并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③明显腹膜刺激征;
④气腹表现;
⑤腹部出现移动性浊音;
⑥便血、呕血或尿血;
⑦直肠指诊发现前壁有压痛或波动感,或指套染血。
腹部损伤病人如发生顽固性休克,首先考虑腹内脏器损伤所致,其次考虑是否有其他部位的合并伤。
8.剖腹探查:
①全身情况有恶化趋势,出现口渴、烦躁、脉率增快乃至休克症状,或体温及白细胞计数上升,或红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
②腹痛和腹膜刺激征进行性加重或范围扩大;
③肠鸣音逐渐减弱、消失或腹部逐渐膨隆;
④膈下有游离气体,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或者出现移动性浊音;
⑤积极抗休克后病情未见好转,甚至加重;
⑥消化道出血;
⑦腹腔穿刺抽出气体、不凝血、胆汁、胃肠内容物等;
⑧直肠指诊有明显触痛。
9.脾脏损伤分级:
Ⅰ级:脾包膜下破裂或被膜及实质轻度损伤,手术所见脾裂伤长度≤5.0cm,重要≤1.0cm;
Ⅱ级:脾裂伤长度>5.0cm,重要>1.0cm,但脾门未累及,或脾段血管受累;
Ⅲ级:脾破裂伤及脾门部或脾部分离断,或脾叶血管受损;
Ⅳ级:脾广泛破裂,或脾蒂、脾动静脉主干受损。
10.肝损伤在腹部损伤中约占20%~30%,以右半肝破裂较为多见。
11.胰腺损伤多发生在胰的颈、体部。
【巅峰速记二】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1.腹膜腔是壁腹膜和脏腹膜之间的潜在间隙,简称腹腔。
2.壁腹膜主要受体神经支配,对各种刺激敏感,痛觉定位准确。
3.脏腹膜受自主神经支配,对牵拉、胃肠腔内压力增加或炎症、压迫等刺激较敏感,常表现为钝痛且定位不准确,多局限于脐周和腹中部。
4.腹膜表面是一层扁平间皮细胞。
5.继发性腹膜炎是最常见的腹膜炎,空腔脏器穿孔、外伤引起的腹壁或内脏破裂是最常见的原因。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多见。
6.原发性腹膜炎又称自发性腹膜炎,即腹腔内无原发病灶。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或大肠埃希菌。
7.腹膜炎的结局取决于两方面,一是病人全身和腹膜局部的防御能力,二是污染细菌的性质、数量和感染时间。
8.腹腔穿刺抽液诊断:
①结核性腹膜炎为草绿色透明腹水;
②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时抽出液呈黄色,混浊、含胆汁、无臭味,饱食后穿孔时抽出液可含食物残渣;
③急性重症胰腺炎时抽出液为血性,淀粉酶高;
④急性阑尾炎穿孔时抽出液为稀薄脓性,略有臭味;
⑤绞窄性肠梗阻时抽出液为血性、臭味重;
⑥如抽出不凝血,应想到有腹腔内出血;
⑦如抽出全血且放置后凝固,需排除是否刺入血管。
9.腹腔脓肿可分为膈下脓肿、盆腔脓肿和肠间脓肿。
10.膈下脓肿临床表现:发热、脉率增快、乏力、盗汗、厌食等全身症状;脓肿部位可有持续的钝痛,深呼吸时加重。
11.盆腔脓肿的临床表现:里急后重、大便频而量少、黏液便、尿频、排尿困难等。腹部检查多无阳性发现。直肠指诊可发现肛管括约肌松弛,在直肠前壁可触及向直肠腔内膨起、有触痛、有时有波动感的肿物。
12.盆腔脓肿的治疗:
①盆腔脓肿较小或尚未形成时,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
②应用抗生素,辅以腹部热敷、温热盐水灌肠及物理透热等疗法。
③脓肿较大者须手术治疗。在骶管或硬膜外麻醉下,取截石位,用肛门镜显露直肠前壁,清洁消毒后,在波动处用长针穿刺,抽出脓液后循穿刺针作一小切口,再用血管钳插入扩大切口,排出脓液,然后放橡皮管引流 3~4 天。
④已婚女性病人可经阴道后穹窿穿刺后切开引流。
13.肠间脓肿是指脓液被包围在肠管、肠系膜与网膜之间的脓肿。
14.肠间脓肿腹部立位 X 线片可见肠壁间距增宽及局部肠管积气,也可见小肠液气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