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选调生 >  阅读资料 >  行测 > 

【行测技巧】常识判断:汉字的变迁

2021-10-11  | 

【行测技巧】常识判断:汉字的变迁。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重庆选调生考试网获取。

本期为各位考生带来了汉字的变迁。相信行测考试一定是很多考生需要努力攻克的一道坎儿。行测中涉及的知识面之广,考点之细,需要开始做到在积累的同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一、 甲骨文

我国最早的、体系最为完整的文字是殷商的甲骨文。它以刻在龟甲和骨兽上而得名。其用途是占卜吉凶的“卜辞”,一般将占卜的结果写在龟甲的左边,事情发生之后将最终的结果写于右边,以便对照。但也有少数是用作“记事辞”。

二、 金文

金文是商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在两周时期(西周、东周)钟和鼎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金文又称作“钟鼎文”或“铜器铭文”。文字多用于记载祀典、赏赐、征伐等有关事项。

三、 大篆

文字发展到周朝,周宣王时期的史官史籀对古文进行了整理,结果产生了“籀书”,即大篆。

四、 小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统一了文字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秦朝的丞相李斯所创。秦朝将大篆简化为小篆,统一了文字。

五、 隶书

隶书到了汉朝才发展成熟起来,小篆之后,记录的书官为了求快,下笔不免写得草率。久而久之,变成一体,称之为“隶书”。

六、 楷书

楷书经过200多年的发展、演变,到了汉末魏初由东汉王次仲所创,而三国时期魏国的钟繇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楷书书法家。著名的楷书四大家,他们分别指的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七、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起始于晋代,至今通行。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是行书的巅峰之作,堪称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天下第二行书,苏轼的《黄州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

八、草书

草书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形成于汉代。“草书”尤其是狂草写出来之后大家都难以辨识,所以它只能作为人们欣赏的艺术作品。

 

以上为大家归纳了关于我国汉字发展的一些小常识,希望能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祝大家一举成功,早日考编。

金标尺教育

点击查看 更多招考

金标尺

扫码关注 招聘考试公众号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