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支一扶 >  备考资料 >  写作技巧  > 

三支一扶《写作》素材:爱国主义教育

2025-07-18  |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迸发出更加持续强劲的历史伟力。

上好思政课是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政课的任务是培根铸魂,事关学生能否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从学生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给学生上好思政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思政课小课堂还需与学校教育全过程以及社会大课堂有效衔接。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并不断向社会延伸,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广度和重要,有助于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课程联动机制,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采取丰富适宜的教学方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和体验相结合”。这些条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其规范和引导作用将在之后的实践中应更加显现。

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须不断创新教育形式,让其更好融入课堂、融入校园文化,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和滋养。当前,媒介技术悄然改变着青少年的信息接受习惯和偏好,在爱国主义教育开展过程中,要注重结合该群体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加强网上爱国主义教育空间建设,丰富教育内容,推动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形成合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收获成长。这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忘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与时俱进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更多“打开方式”,方能不负使命。

教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方面。“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新时代教师的时代要求。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教育领域深刻变革的新局面,广大教师当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启智润心,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只有上好爱国主义教育这门国民必修课,才能将爱国主义精神的种子埋进年轻一代的心中,让爱国之情转化为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必将收获更澎湃的力量。

金标尺教育

点击查看 更多招考

金标尺

扫码关注 招聘考试公众号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