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事业单位 >  备考资料 >  面试热点 > 

2025年面试热点及预测:半年看病300次?医保诈骗岂能如此嚣张

2025-08-15  |  来源: 重庆金标尺教育
资料背景

夫妻二人半年看病超300次,并不是病有多严重,而是在骗取医保。去年7月,上海虹口分局刑侦支队与市医保局进行联合排查时,发现了“不对劲”:某中医医院的医保报销记录中存在大量重复开药与理疗项目。其中,9名开药记录异常的人员中,一名在职员工及其配偶在医院里半年内就诊超过300次。此外,该员工每周都带着一些邻居开车前往30公里外的逸养中医医院及三针堂中医馆,半年来行程几乎从不间断。

金标尺解读

医保基金的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保障全民健康的救命钱。对于医院和参保人员勾结骗保的行为应该予以严厉打击,骗取医保基金会带来诸多危害:

首先,损害医保基金。医保基金是参保人员通过缴纳医疗保险一分分积攒起来的,这些血汗钱是参保人员的救命钱。骗保行为会侵蚀基金的安全,导致基金流失,进而影响到医保制度的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践踏公平正义。不法分子通过骗保的行为获取利益,侵占全体参保人的公共资源,损害了诚实守信的群众利益,让老实人吃亏,违背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再次,影响医院形象。两家民营中医馆的这种虚假诊疗行为,违背了“仁心仁术”的初心,损害了医疗行业的整体形象,让公众对医疗机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甚至会引发医患矛盾。

最后,引发道德风险。不法分子通过投机取巧去获取高额利益,它可能诱使一些人产生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心理,进而采取欺骗手段来获取利益。这种行为的蔓延将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严重冲击。

为了保护好参保人的救命钱,确保医保基金安全,我认为可以做好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监督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医保资金使用审核,对高频次、高额度的医保交易实时核查;医保、卫健、公安等部门多部门协同,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有效打击医保骗保行为。

第二,强化技术赋能。引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广“大数据+人脸识别”模式,对数据异常行为进行智能预警,如高频就诊、异地刷卡等实施拦截,确保医保刷卡规范进行。

第三,完善法律法规。立法机关应结合最新的案例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骗保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震慑力;同时加大普法宣传,通过以案释法等形式,让参保人员明确法律边界,遇到骗保行为时敢于及时举报,共同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金标尺教育

点击查看 更多招考

金标尺

扫码关注 招聘考试公众号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