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安徽合肥肥东县一家诊所开业时悬挂“诊所开业,输液半价”横幅的视频在网络引发热议。当地卫健部门6月12日回应称,此类宣传方式确实不妥,诊所已撤掉横幅,初步要求其立即整改,并给予警告处分。
医疗机构将“输液半价”当作促销商品进行宣传,此举确实不妥也不应该,因为这不仅有违救死扶伤的服务本质,还会损害其行业形象,让患者心理不适,进而质疑其公信力,本质上是医疗伦理与商业逻辑的冲突。因此我们既要维持医疗机构的公益属性,又要正确引导和规范其商业发展。
首先,刚性约束,以坚持公益为主。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应遵照《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要求,坚持公益性原则;同时监管部门也应按照《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规定,引导医疗机构合规经营,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医疗伦理观念,强调医者的专业性和责任感,不能让诊所开成商超,让医生变成促销员。
其次,加强监管,以商业发展为辅。医院运行成本高昂,合理盈利无可厚非,但需以医疗专业性和维护患者权益为前提。所以有关部门要对打擦边球的“医疗促销”行为加强审查,禁止将具体治疗手段商品化促销,情节严重者,可以吊销其执业资格。另外还可以利用公众监督推动行业自律,倒逼机构摒弃“促销思维”。
再次,创新模式,用商业反哺公益。除了规范商业行为边界,还可以探索混合体制,以商业盈利反哺公益支出。比如通过商业化服务盈利,再把一部分利润定向投入公益项目,形成可持续闭环。
最后,加强宣传,引导患者正确就医。社会除了加强对医疗行业的监督,还要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就医观念,不被低价、虚假宣传所误导,避免养成“小病即输液”的依赖心理,进而提高医疗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和风险意识。
“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医者仁心非商人逐利”。除了医者自律,秉持仁心仁术,还要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避免类似的违规宣传现象再次发生。
- 上一篇:2025年面试热点及预测:脑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