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3日,国家卫健委等14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2025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明确提出,针对医疗服务领域的突出问题,聚焦多个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专项治理,开展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此次专项治理是深化医疗反腐工作的务实举措,标志着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系统性治理向更深层次升级,具有多维度现实意义。
其一,推动医疗反腐纵深发展,构建长效治理机制。此次专项治理将医药反腐从阶段性整治转向常态化监管,通过实施全链条审计、药品追溯码管理、行贿受贿“黑名单”等制度,强化对医药购销、医保基金使用等关键环节的穿透式监管,有利于堵住商业贿赂、虚高定价等漏洞,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治理闭环,推动反腐工作长效化。
其二,净化医疗行业生态,保障民生权益。一方面,《通知》中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过度诊疗等乱象,有利于从源头上保障医保基金合理使用;另一方面,此次专项治理重点规范线上诊疗服务,整治虚假科普、违规营销等新问题,有利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此外,《通知》中提到的强化医德考评与职业晋升挂钩,有利于推动行业回归公益属性,重塑医患信任基础。
其三,引导行业合规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通知》中鼓励企业参照《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优化管理体系,通过建立行贿受贿“黑名单”制度倒逼企业摒弃灰色营销模式,转向数字化推广与学术化营销。此举将推动行业聚焦源头创新,更好地满足社会医疗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分部署,九分耕耘。为将医疗反腐专项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推动医疗行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民生,还需从以下几方面精准施策:
一是压实责任,协同推进。各级卫健部门需联合医保、市场监管、民政等多部门,针对互联网诊疗、殡葬服务等不同领域问题制定专项方案,并明确职责分工与任务台账;同时,将纠风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对落实不力地区通报问责,以严格的考核机制倒逼责任落实。
二是创新监管,鼓励监督。推广互联网诊疗智能监管系统,运用“区块链+医疗”技术保障数据真实可追溯。开通“纠风举报专线”“随手拍”等线上举报平台,建立线索查实奖励机制,激活社会监督力量。此外,还要引导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参与监督,通过发布行业报告、开展自律活动等方式推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
三是强化医德,树立新风。建立健全医德考评体系,将医德表现与岗位聘任、职称晋升、薪酬分配等核心职业发展环节重要绑定;通过举办“医德讲堂”、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培训。此外,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医德医风建设活动,如评选“医德标兵”“最美医生”等,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推动行业风气持续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