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顶流网红甲亢哥中国行在国内外爆火,来自重庆荣昌的“卤鹅哥” 因追着投喂甲亢哥也走红网络。
林江身着大红碎花袄,操着不太流利的英语,怀揣着“我想带你看看我的家乡”的质朴想法,辗转五城,只为将荣昌卤鹅等家乡美食,通过“甲亢哥”的直播展示给世界。
林江以淳朴的热情和敏锐的互联网思维,借助国际网红的影响力,将荣昌卤鹅这一地方特色转化为全网关注的焦点,展现了新媒体时代基层群众主动作为的智慧与担当。这种“借船出海”的传播方式,不仅让传统美食焕发新生,更实现了“一个人带火一座城”的效应,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群众参与地方发展的创造力。
这一现象的成功离不开三个关键要素:
一是民间智慧与官方协同的共振。卤鹅哥的走红看似偶然,实则暗合文旅传播的底层逻辑:真诚是最大的“引流”利器。而荣昌政府的反应堪称典范:授予“全球推介使”称号、严打涨价行为、推出“尝鹅计划”等举措,既保护了民间创新的热情,又通过政策引导将流量转化为长效产业动能。二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卤鹅哥的故事本质上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他以“大红碎花袄+蹩脚英语” 的草根形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西南小城的烟火气与包容性。这种“不装不端” 的传播方式,反而让荣昌的千年陶器、夏布织造等非遗资源获得更多关注,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新范式。三是流量时代的“留量”思维。面对泼天流量,荣昌的“宠粉思维”值得借鉴:提供1.6万个免费停车位、柔性交通管理、游客免费午餐等举措,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推动城市从“网红打卡地”向“文旅融合示范区”转型。这种以用户思维运营城市的理念,为县域经济突围提供了新思路。
但我们也需清醒认识到,若后续配套措施不足,可能面临产品标准化缺失、服务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如何让流量变成留量,促进网红经济长虹,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首先,要打好品质根基。建立卤鹅产业标准,对老字号进行非遗认证,市场监管等部门主动作为,建立行业协会、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力度,实现标准化生产,让“流量”变“留量”。
其次,要深化文旅融合。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推出热点爆点话题,创新设计“卤鹅非遗体验游”线路,开发文创周边,将美食热度转化为对非遗文化的关注,打造立体化城市IP。
最后,三是要培育专业人才。采用地方职业院校、高校共建方式,加大传统手艺、非遗、数字等人才培养力度,设立乡村振兴新媒体培训基地,培养更多“新农人主播”,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推动特色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