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事业单位 >  备考资料 >  时政新闻 > 

贵州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时政热点:把牢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人民方向盘

2020-11-19  |  来源: 多彩贵州网

【导读】贵州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时政热点:把牢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人民方向盘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贵州金标尺教育获取。

全面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既是对全面依法治国与人民群众关系的高度概括,也是我们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方向。

坚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为人民,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障人民的根本权益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中国号”法治巨轮从此劈波斩浪、扬帆前行。短短几年间,有数十部国家法律法规和数千部地方性法规规章得以制定或修改,随着司法干预责任追究制度的制定实施,立案登记制的实行,劳教制度的废止,一批重大冤假错案的纠正,法治公信力大幅提升。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清单管理的全面实行,数百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下放,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的公布,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制度的建立,乱执法、执法不作为等突出问题的有效遏制,法治政府建设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人民群众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大受益者,法治感召力大大增强。一切为了人民,这是法治中国建设无处不在的烙印,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始终不变的底色。

坚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项政策举措,都通过各种渠道向人民群众宣传解读,深化了人民群众对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解和认同。保障人民有序参与立法,在立法中反映人民的意志和诉求,扩大人民政务参与权、监督权,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长期以来,一些人信权不信法、信访不信法的问题随之破解。就当前正全力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正是因其顺民心、合民意,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才有了全社会人人参与局面的形成。再如,中国民法典由梦想变为现实,并获高票通过,也充分说明了全面依法治国已存在广泛的民意基础。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面向未来,我们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征程新目标新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2035年远景目标是:“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这一目标体现了人民利益和人民愿望,反映了人民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美好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具体到工作来说,就是从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着眼,加大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态环保、健康养老等方面的立法,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切实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正所谓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着手,加快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回应和化解群众在基层土地利用规划、征地补偿、拆迁安置、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急难忧盼,促进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高品质法律服务需求。从普法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人民法治素养,让法治信仰、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深入人心,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