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重庆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申论 > 

申论 | 热点透视:获得感

2019-05-23  | 
本篇内容由金标尺教育提供申论备考资料


更多公务员备考资料请关注“金标尺公考微信公众号

2019重庆公务员考试交流群:275545593 | 备考题库金标尺公考APP

含义:

“获得感”本表示获取某种利益后所产生的满足感。“获得感”一词迅速流行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且使用范围出现固化趋势,多用以指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的幸福感。

意义:

人民获得感不断提升,映衬出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与执政能力的不断跃升。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变为现实,中国路径、中国方案也将愈发凸显出强大的魅力,这更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被写入党章,与为人民谋幸福一脉相承,更与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民族复兴之路完美契合。

原因: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是民族复兴在民众身上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敢于做出这样的承诺,是基于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是基于以往应对各种艰难挑战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更是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必将有效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必将取决于全面深化改革在各项社会事业上取得的显著成效。

措施: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要让不断推陈出新的惠民举措落地实施,让“获得感”具体化为公众生活中的点滴改变,具体化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生活。让民众在发展中,切身感受到一系列进步之于自身的作用力,真正体会到获得感的不断增强,新时代自会直抵人心。

当前,我们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面对“险”和“难”,我们必须在战略上勇于进取、战术上稳扎稳打,把时不我待的干劲与静水流深的稳劲结合起来,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把“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结合起来,涵养好后劲和耐力,在深水区中流击水,在攻坚期迎难而上,久久为功,驰而不息。这样,才能推进改革航船驶向更宽阔的水域,才能使改革发展的成果尽快凸显出来,让人民看到希望。

素材集萃

一、相关案例

自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强调,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在一系列被写入党章的内容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惹人注目。

所谓获得感,是民众对改革成果的共享,也是对社会发展的参与和“分红”。这是民众的利益所在,也是权利所在。如今,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8000美元,这就是最直接的获得感;十八大以来,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这就是最直接的获得感;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这就是最直接的获得感。

一、权威表述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指出,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感”一词由此迅速流行,且使用范围出现固化趋势,多用以指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的幸福感。

二、参考范文

获得感激荡改革大潮

屹立东方的璀璨明珠,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夯实了发展的基础,古老文明的传承净土在获得感提升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全面取消农业税、大力推进营改增、有效促进双并轨,中国创造了一个个改革发展的神话;有效破解看病难、稳步推进优教育、基本实现稳就业,改革也在一次次刷新民众获得感的纪录。民心所向,改革所为。唯有充分展示改革的含金量,才能让追求民族复兴梦想的中国人民分享改革发展的红利。

改革需坚持物质富裕导向,打牢民众获得感之基。马斯洛需求分析理论指出,人的生存需求作为基本需求决定着人的大部分行为选择。以民众获得感为导向的全面改革是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体现,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途径,更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想的不二法门。改革以磅礴之势在满足民众获得感的指引下,取得了一个个丰硕成果。供给侧改革的战略规划,“双创”目标实现的现实要求,“互联网+”驱动的发展生态,深化改革成为民众物质富裕的量身“装备”,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引夯实实体经济基础,以“绿色发展”为导向驱动模式创新,以“精准扶贫”为抓手缩小贫富差距,方能让改革的含金量普惠全民。

改革需坚持精神富有原则,铸造民众获得感之魂。“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民族精神在千百年来的改革发展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获得感不仅是物质满足的简单积累,更是精神文化的发源地、聚合地、传播地,在这片丰饶的精神文化沃土中充分挖掘民众幸福基因,才能在深化改革的洪流中,让人民实现从生存到生活再到美好生活的跨越。唯有用深化改革凝聚人、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才能推动谋求民生福祉的发展战略,提升民众文化软实力。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以改革重拾失落文化,打造“书香社会”,以改革提升文化素养,坚持“文化惠民”,以改革丰富基层文化,政策的含金量应在文化惠民中彰显精神魅力。

改革需以获得感为源动力,实现民生幸福双丰收。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唯有物质富裕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唯有精神富有才能实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满足民众获得感既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支撑,也是发展赋予中国政府的历史使命,以全面改革为支点,以民众获得感为目标,实现“两富”比翼双飞,才能让中国真正达到国富民强。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在利益交织的时代转型期,中国能够始终伫立潮头把握时代脉搏,唯一坚守的就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信仰,在物质与精神的天平两端,稳稳地添加全面深化改革的砝码,不偏不倚,不卑不亢,不破不立,让获得感激荡改革大潮,我们正破浪前行。


更多资讯,扫描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