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同学

来自金标尺职通班

提问于 2022-07-30 18:47:36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真理的味道”展陈前,72种版本的《共产党宣言》作为“镇馆之宝”,吸引参观者驻足,在此_____真理的力量。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 A感知 B感悟 C体验 D品味 社会秩序的好坏,在词汇上也会留下独特的_____。据有关研究,文革期间的社论每213个字便有一个“斗”字_____,大批火药味十足的词语使用频率极高,汉语中传统的辩证法思想和中庸观念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可谓_____,混乱不堪。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 A足迹 呈现 声名狼藉 B印迹 出现 斯文扫地 C足迹 出现 声名狼藉 D印迹 呈现 斯文扫地 这两道题可以再解释下吗?答案与解析不相符,有点混乱

行测 言语理解与表达
李******* 老师

回答于 2022-08-01 09:36:54

这道题题库已经修改了哈,第一题选B。第二题选B
颜** 老师

回答于 2022-08-01 09:38:06

第一题选B。待填词搭配“真理的力量”,是抽象的、无形的事物,需要自己去体会领悟。A项“感知”侧重“知”,强调知觉,通过感官去感受,抽象的事物无法通过知觉感受到,排除;C项“体验”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强调通过亲身经历去了解事物,《共产党宣言》是以前的事物,不存在亲身经历的实践,排除;D项“品味”指仔细体会,侧重在事情后细细回味,文段中强调的是在参展时去感受真理的力量,并非事后回顾,且与“力量”也搭配不当,排除。而B项“感悟”指感受领悟,体现出参观者在看到《共产党宣言》后深受感触、从而有所领悟,选择B项。 第二题选B。待填词搭配“社会秩序的好坏”,搭配抽象事物。“足迹”指脚印,通常搭配具象事物,排除AC;“印迹”指痕迹,社会秩序的发展会在词汇上有所体现,保留BD。第二空,“呈现”指显露出来,侧重以前有但是尚未显现,现在露出来了,而“出现”有着产出、显现的意思,强调从无到有的生出。文段中社会秩序的好坏会在词汇上体现,文革期间社会秩序混乱,所以当时社论中就有很多“斗”字、很多火药味十足的词语出现,这是在文革前没有的,所以文段文段从无到有的生出,所以选择B项。
  •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850-0812

  • 交流平台